第89章 计吏(二)
作者:月知白   长离伴月行最新章节     
    “是咧!贵人也是关中人?”老翁问。
    “额在关中呆过几十年,也能算半个关中人吧。”
    “噢!原来是老乡!”老翁笑呵呵的,又回头瞪了眼木头儿子:“傻愣着做么子?还不快给贵人行礼!”
    “别!”安宁笑着制止了老翁儿子手忙脚乱的四不像行礼,“额不过是个小吏,算哪门子贵人?大家乡里乡亲的,不必见外!”
    许是安宁的态度和善有礼,又或许是安宁这一口关中话实在是地道,一时倒勾起了老翁的思乡之情。
    这云溪乡里的西陵人虽多,可他们大多都是从西陵各地逃难过来的。关中乃西陵的王畿之地,最是富庶。西陵国中只有关外之人想往关内钻的,极少会有关内之人会往外迁。
    刘老翁一家受人牵连,不得已才从富庶的关中逃来这赤羽人的地盘。刘老翁的儿子、侄子们当时年纪尚小,对故乡记忆不深。下面的孙辈更是出生在云溪乡,连口音都受到了周边邻居的影响,早已不会说纯正的关中话了。
    云溪乡地处偏僻,是个穷得连当惯了贱民的赤羽遗民都瞧不上的地方。平日除了新逃难过来的人外,极少会有外人过来。刘老翁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不曾见过关中的乡党、亦不曾听过这般纯正的关中口音了。
    “这可如何使得?”话是这么说,刘老翁的语气里明显没有刚刚那么生疏了。
    此时附近有很多人已经吃完了饭,年轻一点的农人饭后歇了歇,拿着石制的锄头开始下地。
    老翁的儿子被父亲嫌弃礼数不周,也被赶下了地。
    “老翁今年贵庚啊?”安宁学着他们刚刚的样子,蹲在田埂上,自来熟地开始跟人拉家常:“这是您小孙女?”
    “六百多岁咯!”老翁看见安宁这标准的关中乡里人常用蹲姿,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贵人说的没错,这是额家最小的小孙女。”
    六百多岁?跟安宁一个年纪!说不定还没安宁大!可他的脸上早就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头发花白,看起来已经很苍老了。
    不过也是,这刘老翁是没什么灵力的低等神族,寿命本就比安宁这种灵力高强的高等神族短很多。
    “嗨!别叫我贵人,叫我安小哥就好。”安宁笑眯眯地给小姑娘递去几块糖:“拿去吃吧!”
    “使不得!使不得!”老翁赶忙拒绝:“这东西贵重,贵人您留着吧。”
    “老翁可是瞧不上小子?”安宁故作生气。
    “不不不……”
    “那就让妮儿拿着!”安宁也不管老翁的客气,直接把糖塞到了小姑娘的手里。
    小姑娘身上只穿了件洗得发白、还打了好几个补丁的粗麻衣。她头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糖块,眼睛亮晶晶的,喉咙里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可阿翁没说话,她不敢拿。
    “拿着吧,还不快多谢贵人?”见安宁坚持,老翁也不再拒绝。
    “多谢贵人……”小姑娘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干净好看、温和可亲的贵人哥哥,还有点怕生,说话的声音细若蚊蝇。
    “叫哥哥!”安宁笑眯眯地逗小姑娘。
    “多谢……哥哥……”
    “真乖!”安宁揉了把小姑娘头上营养不良的小黄毛,说:“玩儿去吧!”
    小姑娘看了看阿翁,见阿翁点头后,才高高兴兴地拿着糖块跑去不远处找她的阿姊一起分享。
    “老翁家有几口人啊?这小妮儿一看就聪明!”安宁笑问:“听老翁说,妮儿还识字?咱这乡里,有官学或者私学”
    “八口人!”老翁摇头:“咱这地方穷,哪里能有什么官学私学?不过是在家随便教了她几个字罢了!”
    “哦?老翁您是位先生?”
    “小哥莫要取笑额!”刘老翁摆摆手:“额不过是年轻的时候当过一阵子兵,在军中学过几个字罢了!哪里是什么先生?”
    “哦!原来如此!”安宁点头。见老翁不欲多说这件事,安宁指了指前面的土地:“这是老翁家的私田?”
    天元神域此时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土地制度开始出现变化,从原本的公田为主,变成了现在这种公田与私田并存的局面。
    公田的产出归王室、以及所属的封君诸侯贵族们所有。耕作的任务一般由奴隶或者平民承担。
    平民必须耕完了公田后,才能被允许去耕作自己开荒出来的私田。私田里的产出也不是全都归耕作者所有,得交完税赋后才能把剩下的粮食拿回家。
    “是咧!”
    “这地看着不太肥,”安宁问老翁:“新开的田?”
    “对!小哥会种地?”老翁有点吃惊,这位安计吏看起来可不像是个会跟土地沾边的人。
    “会一点,不过肯定比不上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种地老手!”安宁笑了笑:“您家有几亩私田啊?”
    “八亩地。”
    “都在这?”
    “哪儿能啊!这里是山谷,地还肥一点,额家在这里也就只有三亩地。其他的都在山上呢。”
    说到这里,老翁愁容满面:“这一年里最好的种子都种在这里了。现在被那些南岳贼一烧,今年怕是要过不下去咯!”
    这老翁的话是有道理的。赤羽军的粮库中,十个起码有四个长期空的能跑耗子!这些天里,安宁他们主要统计的是公田的损失数量。
    百姓耕作公田,基本拿不到什么收获,自家口粮大多都从私田出。祝琰目前能补足公田的粮种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百姓们开垦的私田……难!没了私田的收入,这些百姓今年还不知道怎么填饱肚子呢!
    “莫丧气,”安宁安慰道:“老哥哥,你家这已经算好的啦!最起码山上还有五亩地呢!不瞒你说,山外那些地势平一点的地方,损失比你们这里大的多了!
    且你家人口少,嚼用花费没有那些人口多的人家多。夏秋的时候多攒点山货啥的,也是口吃食。熬过去就好啦!”
    “唉!”刘老翁长叹一口气,皱纹都深了。
    “老哥哥,咱这公田、私田里,一亩地一年能产多少石粮食啊?”安宁切入正题。
    “公田与私田一样,一年能产个四十石就不错啦!”
    安宁闻言挑了挑眉。这公田的土地可比私田的肥多了!到头来公田的产出竟然跟私田一样?看来,摸鱼是古今中外、天上凡间的打工人们祖传的共识!
    不过也是!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什么激励都没有,就想收获多多……想啥美事儿呢?!
    这公田的产出能跟私田一样,还都是因为官府的大刀比较锋利的缘故。不然,公田分分钟绝收给你看!
    “那,咱这里,每年的赋税都是怎么收的?”
    刘老翁闻言,看了安宁一眼。这安小哥不是计吏么?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不瞒您说,我也才刚当上计吏不久。”安宁不好意思地笑笑:“现在大家都正忙着!我总不好经常去麻烦其他同僚问东问西的。老哥哥,你跟我说说呗!”
    其实山外的税赋制度安宁已经摸的七七八八了。但云溪亭这里情况比较复杂,安宁想知道这里的税率是不是与山外其他地方一样。
    两方税赋征收力度的比较,不仅可以看出祝琰的统治态度,更能看出他的野心与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