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聊聊政策,谈谈生意(一)
作者:大漠流风   回山乡,媳妇儿,咱不为王谁为王最新章节     
    对于在自家门口碰到钱亦文,柳敬言大感意外。
    看来,这个姓钱的还真是做足了功课!
    问题是,他是怎么找到我家的?
    这个家伙,可千万别是群众里边的坏人啊!
    再看钱亦文,已经大变样了……
    一身新衣,平整得没一点褶皱。
    新理的发,梳得板板正正,头发上的头油,和他脚上的皮鞋一样,泛着亮光。
    你还记得它吗?如今,都在去油,难以想像的是,那时候的人却在往头上抹油……
    其实,钱亦文并不在意衣着,他始终觉得穿什么、戴什么和能力无关。
    前世的他,全身上下,没一件名牌,三五百块钱置办一身儿,他就觉得挺好了。
    要说能看得过去的,也就是那块从瑞士定制的手表,还算是勉强能值几栋楼钱。
    买卖做得越大,做人有可能就越是低调……
    李长丰的看法则不同。
    一听说他要见的这个柳敬言是副镇长,而且还和今天晚上他要喝的酒有关,李长丰顿感事儿有点儿大,必须高度重视!
    一套大理论下来,硬逼着钱亦文按着他的标准,上上下下全换成新的了。
    不过,这一捯饬,倒真是给柳敬言的内心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这小子心机不浅!
    上午穿了套蓝涤卡,还戴个黄军帽。
    故意打扮成个老土样儿,这是什么套路呢?
    人家和别人第一次见面,都可劲儿地把胭粉往脸上搽,他整出一副新时代农民的样子,是啥意思?
    “柳镇长,又见面了……”钱亦文紧走几步,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啊,你好你好……”柳敬言和钱亦文两手相握,弄了一手的头油。
    看看钱亦文,又瞅了瞅李长丰,柳敬言顺口问了一句:“你们……怎么知道我住这儿的?”
    钱亦文淡淡说道:“吉春才多大点儿个地方……
    “柳镇长,这位是李长丰,咱们县药材公司采购股股长,我的合作伙伴。”
    李长丰一边和柳敬言握手,一边四处观望着:“柳镇长,到饭点儿了,咱们一块找个地方吃顿便饭吧。
    “今天咱们通过钱老板认识了,是缘分。我做东!”
    钱亦文说道:“还是我请吧,我早就和柳镇长说好了的……”
    一听这话,李长丰急了:“你就别和我争了!
    “生意上的事儿,多照顾照顾你李哥,不啥都有了?
    “一顿饭,和我争个什么劲儿!”
    柳敬言一脸懵逼地被两个人让到饭店时,还在满腹狐疑地想: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
    点完了菜,柳敬言发现,这哪里是一顿便饭……
    在这挂着四个幌儿的饭店里,三个人吃饭,一点就是五六个硬菜,没个二十来块钱,肯定是下不来。
    听说,没点能耐,真不敢挂这么多的幜儿。八个,代表着什么?
    点完了菜之后,钱亦文拿出一瓶没有商标的酒来:“柳镇长,咱今天喝这个酒。”
    柳敬言赶忙推辞:“我不喝酒……”
    钱亦文说道:“别的酒,可以不喝。但这个酒,柳镇长一定得尝尝。”
    一边说,一边倒了一小盅:“我也不太喝,咱们浅尝即止,不多喝。”
    柳敬言推辞不过,只好客随主便。
    一口酒下肚儿,钱亦文问道:“柳镇长,尝出点什么来没有?”
    柳敬言并不是不喝酒,只是这场合他不想喝。
    领导干部,得注意影响。再有,这小子是什么心思,他还没猜透……
    只是人家倒上了,好歹也得抿上两口,不然都白瞎了采购股长跑前跑后的一番心思了。
    皱皱眉头咂摸了一下后,柳敬言说道:“我对酒没有研究。这酒——”
    “这酒,是老边烧锅出的。”
    “老边?”柳敬言问道,“是原来咱们鹿场走的那个酒把头?”
    “嗯,就是他。”
    柳敬言来到青峰山鹿场的时候,老边已经离开了。
    但老边宁肯不要儿女编制也要走的事迹,他是有所耳闻的。
    关于老边走后酒的品质直线下降的事儿,他也知道。
    如今,钱亦文又找到了老边!
    柳敬言知道,这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小老板,在这件事情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其实,柳敬言不知道,钱亦文还没见过老边。只是买了一瓶酒,充个道具而已……
    菜已上齐,闲聊了一会儿,双方都放开了些。
    钱亦文说道:“柳镇长,单独请您出来,是有事儿想和您商量……”
    柳敬言警觉地放下了筷子:“什么事情?”
    李长丰适时起身:“你们先喝着,我去看看有没有蘸酱菜,整一盘。”
    李长丰走后,钱亦文展开了话题:“柳镇长,和您接触之前,我也是在大院里打听过的,知道您是年轻干部当中少有的新锐人物,所以才敢和你提这个想法。
    “我说的对与不对,只当咱们干部群众一起讨论形势了。
    “行,咱们就一起乘风破浪;不行,只当我没说……”
    柳敬言微笑点头,对钱亦文的这番铺垫很满意。
    总比那天那两个家伙强,第一句竟然是“你们这种小地方的人,都不懂政策滴啦……”
    他妈的,真想丢给他一句“去食屎吧……”
    钱亦文探了探身,正色说道:“柳镇长,我想和您商量一下,看这个鹿场咱们能不能联合经营……”
    “联合经营?”柳敬言一惊,一下子挺直了腰板。
    “对!”钱亦文说道,“眼下,体制改革早就开始了,南边的试点,已经开始搞多种经营了。 ”
    接着,又恭维了几句:“政策的事儿,柳镇长肯定比我懂的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反正我就是从一个小老百姓的角度,感觉到形势马上要大变了!”
    柳敬言一边夹菜,一边说道:“嗯,政策的大方向,是这样的。
    “只是,咱们这儿太偏僻了,这股浪潮还没到咱们这边呢。”
    钱亦文不失时机地说道:“虽然是还没到咱这儿,但这不是迟早的事儿吗?
    “在这个时候,要是哪位领导干部能率先走出这一步,那等到改革春风漫卷时,这样的有识之士,可绝对是排头兵啊!”
    一番话,说得柳敬言的内心躁动不已。
    天天看报纸,他也在研究形势。
    他也想先人一步,抢滩登陆,提前做出点成绩来。
    只是,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这些老话儿,可不是白说的。
    有人谨守着这些古训,明哲保身;有人强自出头,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现成的历史经验告诉柳敬言,不可轻举妄动!
    先让高帽子飘一会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