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杜老头未归
作者:狂沙掩月   穿越古代成农夫小鲜肉特种兵想哭最新章节     
    因为自己前世跟着姥爷也是学过国学的。
    姥爷家生在徽州,徽州文化底蕴深厚,姥爷祖上就是亦商亦儒,家学渊源。
    徽州读书之风很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山间茅屋书声响”,“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史书之藏”,“东南邹鲁”之风形成。
    教育发达,夯实的是徽州社会的人文基础,直接带来的是科举业的成就。
    宋明清三代,徽州本籍中进士者1242人,素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的佳话;
    仅休宁一县就出过文武状元19位,堪称“中国第一状元县”。
    杜尚清兄弟两个小的时候就被姥爷盯着学起了国学。
    自己如今依靠前世的国学底子辅导他考上童生应该还是够用的。
    赵夫子也说了,童生考试还有三部书也是要熟记的。
    《弟子规》、《笠翁对韵》、《神童诗》
    杜尚清拍拍胸脯,这些自己都会,难不倒自己,只是自己要跟着他一起吃苦了。
    没有办法,没有付出哪有回报?古代这个社会,仕途投资也是挺重要的。
    靠依附别人,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靠人不如靠己,自己家出一个读书人,甚至考上功名绝对是一大利好。
    所以现在的杜尚清就像安装了一个小马达,早上带着护卫队锻炼,陪着老陈头打完八段锦。马不停蹄的便赶往工地,指导围墙的建设。
    晚上则挑亮灯烛,带着两个孩子刻苦读书。
    小胖子齐榆现在肉眼可见的瘦了下来,他现在烦死五哥了,读书那么卷干嘛?自己一身肉都被卷没有了!
    他却不敢抗议,一旦流露出想放弃的话,屁股准被大人们打开花。
    第二天杜老头他们没有回来,杜尚清也没有在意,可能是姑奶奶家留他们叙叙旧。
    第三天杜老头还是没有回来,这就有些奇怪了,两家其实走动的并不多。
    杜尚清听杜老头说过,姑奶奶嫁去的是县里胡家,老姑爷是一个老举人,做过外放县老爷。
    当年也是显赫一时,姑奶奶一家以前也看好老大早早考中了童生,着实热络的来往了好几年。
    可是后面老大一直没有更进一步,再加上老姑爷病死在任上。
    胡家也失了势,两家人就慢慢的少了来往。
    按道理,胡家丧事过后,就没有什么理由再留他们了,毕竟各家都有各家的事要忙。
    杜老太也有一些担心,过来让杜尚清派人去看看,究竟是咋回事?
    杜尚清只好让齐柏,齐樟兄弟两个一起去县里,到胡家接老头回来。
    正巧子叔鹤轩也接到家书,他家老祖宗想他了,于是几人同行一起往县城而去。
    第二天还是没有消息传回来,这个时候杜尚清刚才觉出应该是问题了。
    齐柏,齐樟自己走的时候,自己交代过,不论什么情况,第二天都要派回来几个人,告知情况,不要让家人担心。
    可是没有想到这都等至天完全黑透了,也还没有人回来报信。
    尚平与杜芬沉不住气了 ,都跑过来问杜尚清。
    “二哥,这是咋回事啊?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杜芬一脸紧张。
    杜尚平也忧心忡忡“二哥,不会是路上遇到山匪了吧?”
    “别瞎说,肯定没有,二哥你说是不是,五哥在胡说八道。”杜芬脸都吓白了。
    她想到了第一次遇见韦修平的时候,那小子狼狈,伤心的样子,让自己揪心不已。
    杜芬真的害怕老爹他们遭遇不测。
    “都别乱猜了,回去睡觉。明天我带人过去迎迎看。”杜尚清暗自揣度,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连齐柏,齐樟也没有回来呢?
    现在只能是越想越心慌,明天自己过去再说吧!
    第二天大早,杜尚清准备自己轻装上阵,一路寻过去。刚出门就看见杜尚霄他们回来了。
    杜尚清正愁人手不够,他们回来的正是时候,连忙把情况跟老三说了。
    交代让老三先不要去镇上了,在家坐镇。等着后续消息,自己带着韦修平跟齐桐驾骡车,一路寻找。
    “老三,你一会给杜三哥说一声,让他们继续锻炼,随时准备待命。
    如果我家真的出事,需要用人的时候,希望护卫队可以派上用场,让他告诉村长,一切费用我家出。”
    “我明白了,你们小心一些,尽快把消息带回来。”杜尚霄也感觉情况不妙。
    杜尚清让韦修平驾车,三个人一路沿着官道往丰水县赶去。
    杜尚清的骡车刚过白水河,就看见官道迎面驰来一驾马车。
    驾车的正是小平子,那马车都被他赶的轮子都要冒烟了。
    杜尚清见他着急忙慌的,居然没有注意到自己。
    忙出声高喊“小平子,这边。”
    小平子闻声望过来,见到是杜尚清,也是大喜,忙拉紧缰绳,缓缓把马车停了下来。
    “杜老爷,杜老爷,可看见你们了,我就是准备回来报信的。”
    “不要慌,慢慢说,是不是县里出事了?”杜尚清见他行色匆匆,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知道肯定是出事了。
    “是出事了,老太爷他们出事了,不,不是老太爷出事了,是四老爷出事了。”小平子结结巴巴,慢慢的把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他们几个一路赶往县城,就在经过前面董家村的时候,看见了村口路边有打斗的痕迹。
    齐樟沿着这些痕迹发现几块碎布,发现是四叔的衣服。
    几个人一商量,便停了马车,由齐柏一个人进村问问人,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结果齐柏小嘴又甜,大娘,大妈的一通叫,还真的被他问出了一些事情。
    原来他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前天带回来几个外乡人。
    是一个老头和两个汉子,其中两个汉子脸上都有淤青,应该是被揍了。
    那家人在村里是一霸,蛮横无理,兄弟几个都会拳脚功夫,经常欺负村民,稍不顺心就到处寻事。
    所以村民看见了也不敢问,生怕惹火上身。
    杜齐柏与杜齐樟,子叔鹤轩一合计,十有八九自己爷爷被这伙人抓了。
    只是不知道因为啥,他们要抓几个过路的外乡人。也没有听说杜家跟县城这边的董家村有什么矛盾过节啊!
    平白无故为什么要抓自己爷爷呢?
    子叔鹤轩主张报官,因为不清楚他们家的实力,何况他们手里还有人质,万一弄不好,再狗急跳墙害了几人性命。
    齐樟决定先夜探一番,打探打探具体情况再做打算。
    结果当天晚上齐樟寻到那家,翻过去没有多久就被人发现,双方动了手。
    齐樟打倒几人,跳了出来,自己也挨了一掌,回来就吐血了,脸色惨白,昏昏沉沉,失去了意识。
    子叔鹤轩担心他有性命之忧,决定搭车立刻去县里找大夫,留下齐柏潜在暗处,盯着动静,自己则驾车回来报信。
    “齐樟哪里中掌的?”杜尚清追问小平子。
    “后背,他后背衣服都被打破了,一个通红的巴掌印,正中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