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秦汉军争
作者:玄尘   方寸之间,重现华夏千年最新章节     
    军煞军阵合而为一者,可称之为统帅。
    但所谓合而为一是指军煞之中含有军阵之力,或者军阵之中可凝聚军煞之力。
    就比如项羽的率领铁骑冲杀,在其位阶和麾下江东弟子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他的军煞之中,就会蕴含军阵的杀伤,这军阵之力彻底凝聚其实就是兵魂。
    故而,每一个士卒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军阵之力,也是任何一支拥有兵魂的特殊军团所必备的能力。
    再如诸葛亮布下八阵图之后,在初期诸葛一段位并不高时,其顶峰就是金阶军阵,可到了真正融会贯通之后,那军阵之中就会凝聚特殊的军煞。
    这军煞,再度凝聚就是阵灵。
    将位的核心就是极致的兵争,文武之将殊途同归,都是对于战兵的调配艺术。
    但,此时的韩信并非走的是殊途同归,而是真正的两手并进。
    既凝军煞,又布军阵。
    这种手段用的人很多,不稀奇,可只要细细看韩信所为,就会知道韩信所做的,并非兼修而是并驾齐驱。
    一个人先画圆,再绘方不难;反之也简单,可左右手同时画方圆,难得就瞬间起来了。
    这才是现在韩信所选择道路的恐怖之处。
    尚未拥有将位的韩信,此时竟然完全同步地将麾下汉军的军煞和军阵的进度逐步推进。
    这种稳步提高的手段,较之另外一侧的项羽来说,看起来显得极其一般,也没有项羽那威震天下的无双气势。
    甚至在明白项羽得踏君位之后,无论是魔帅嬴政六三还是其他几位代言人都从一定程度上将重心北移。
    并非他们看不起诸葛一,而是这是团队对弈,有得必然有失,既然北方的项羽选择了进攻,那么在秦国眼中,南面的汉阵营必然选择的就是防守。
    所以,在面对南北同时对敌之时,秦国将蒙恬这位擅长铸【万里长城】的将位统帅死死地钉在了项羽面前。
    对于南方,则是派出了拥有更擅长进攻的王翦来统领。
    虽然没有将位临身,但王翦的对手也同样没有将位,同时这一位王翦有一个极其强大的魔性。
    那就是魔性:灭国。
    这一魔性可以说是嬴脉代言人麾下强大魔灵中最容易出现的魔性之一,虽然常见,可有时候常见就意味着其极其实用。
    秦灭六国,毁其宗庙,凡是领秦兵攻伐敌国之时,附带毁灭特性,有军煞增幅其军煞,无军煞凝聚毁灭军煞。
    正是这种特性的存在,也让嬴脉棋路在对外攻伐之时,可以动用大量将领,这一次王翦就是如此。
    虚金位阶,没有将位的王翦,在魔性的加持下,足足拉出了一支五万人的虚紫军煞的秦国大军。
    相较于韩信那依旧停留在黄阶初级的军煞,所有魔帅魔奴都相信,王翦虽然无法彻底灭亡汉,但绝对会压着韩信临时拼凑出的八万军团打。
    毕竟差了接近一个大阶的军煞,且王翦本身用兵就善稳扎稳打,最喜水磨工夫。
    只要纸面战斗力有优势,王翦给予其势力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同时王翦还擅长以正合以谋胜。
    别看用兵之时的王翦稳得可怕,但用计的他,那可是阴狠至极。
    在和韩信的大军一对峙之后,见到对方果然免战高挂后,一封封秘信已经被王翦传出。
    那是一封封诛心之言!
    长安城内,仅仅数日时间,谣言四起,尽皆是关于前线韩信的种种负面消息。
    虽然在天弈世界中,有执棋者存在,很难出现历史上冤杀李牧的那种情况。
    可王翦所求自然并非直接杀死这位韩信,从他此时的角度来看,杀掉甚至换掉韩信,并非上上之策。
    他这谋并非针对长安城内的刘邦,恰恰是为这韩信所出。
    久守不进,国中有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统帅一军的主将,只能被迫领兵出征,放弃最稳妥的防御,选择正面迎敌。
    这才是王翦想要达到的效果,他对于高挂免战的汉军并没有太大的胃口,但并不表示,他对灭亡汉势力没有兴趣。
    从了望塔上看着汉军这两天的操练越来越频繁,其士气也从最初的稳定变得更为凌厉,王翦淡淡地露出了笑容。
    殊不知,此时汉军大营之内,韩信看着面前的巨大沙盘,同样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谋人者,人亦谋之。
    也许韩信不擅长朝堂谋划,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此时的韩信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如何彻底击溃这支秦军。
    至于之前高挂免战牌,那不过是障眼法罢了,或者说,乃是缓兵之计。
    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韩信麾下的这支军团军煞已经悄无声息地提升到了黄阶中级。
    “尔想求战?哼,本帅给你这个机会。”
    大帐之中,韩信将手中的三枚白子棋子淡然地丢入一旁的火堆之内,随后揭开其后方的一块红色锦布。
    红布之下,则是一柄藏于玄赤剑鞘中的宝剑,在红布被揭开之后,剑身上方立马出现了一条若隐若现的赤色红龙。
    赤龙一闪而逝,但当韩信毅然拔出此剑之后,一声响彻整个军营的龙吟却清晰地映入了所有汉军将士的耳畔。
    同时,位于长安城内的【汉王刘邦】立马感应到了什么,中止了萧何井井有条的内政汇报工作,登上早就建立的大汉拜将台。
    数月之前,在这拜将台上,韩信授剑出征,此时刘邦负手而立,浓郁的威严已经替代了最初的勇武之气。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身踏君位的刘邦,此时再度发出真言,周身国运快速运转,虽然未成大势,可真言之下,长安城内所有汉军全部气血上涌,基础位阶至少提升一个小级别,那是属于帝王的鼓舞。
    一将难求,一帝更是重中之重。
    刘邦不像项羽,但在此时的汉国,他的作用同样无人可以替代。
    也就在这时,韩信提剑,踏出了中军大帐,长剑出鞘,国运环绕,那初升的晨光耀目之下,仅可以看到两个鲜红的汉隶。
    【赤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