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离开帕纳吉
作者:奥森的云杉树   电影之影最新章节     
    当天下午,许杰告别了阿德南。
    他已经知道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嗯,大概吧。
    其实就他所见,阿德南最大的进步在于他终于明白了策略的重要性。
    若是以前,阿德南也知道求助,但是之后的方法太过简单粗暴:高情商就是捣乱施压,低情商就是暴力处理。但是现在他明白了,若是如此胡闹,到最后恐怕失去的不只是女儿,他的朋友关系也很可能会被消耗殆尽。
    就像电影里的一般,维杰绝无可能玩过有钱有势的梅拉。而若是处理不好,让对方抓到把柄,别说等到媒体了,恐怕就是真有天大的冤屈也无能为力。
    但是维杰之所以能是主角,就是因为他有超常的智谋,能够冷静地解决问题。他的策略十分高明: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真真假假间,让真相被混进其所编织的谎言中。
    当然,在许杰改变结局后,影片的内核也有了相当的改变,这就是后话了。
    许杰也知道自己对这些事情介入太多,但很多时候的确就是忍不住。
    不过当他反过来思考时,他寻思这也不完全是坏事。电影是现实的倒影,敏感的心灵是一个好导演的巨大助力,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更加相信阿卡什的未来。
    虽然他出身印度中上层,但是人本身并不傲慢,心思细腻的同时还富有人文情怀,对于遇见这样的人,许杰也是感到荣幸。
    事实上,果阿作为一个深受印度电影人青睐的好地方,遇见阿卡什这样的人也不算是什么稀罕事……
    而至于事情到底如何,那可就不是许杰能够完全掌控的了,只能说,祝福吧。
    除此之外,前身的影响似乎也随着事情的结束而归于平静,这倒是让他松了口气。但不管如何,这种非正常的精神状态最好还是时刻提防。许杰已经决定,等回到京城,他必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前身……
    ……
    在果阿的最后一次晚饭,许杰很是大气地请了所有跟来的中国人一顿大餐。
    用餐地点是一个专门为来往果阿的外国人设置的酒店,比起之前的聚餐都要高级。
    毕竟现在有钱了,许杰也是出手愈发阔绰,何况这次聚会他还谋划了很久呢?
    由于过去的饭局上,由于各种各样的事情以及卡拉迪斯这位的存在,他们几位跟来的中国人反而各种无所适从,几个学生更是满打满算三句话都没有说到。而今天好不容易只有中国人了,为此庆祝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既然都是中国人,他们便来到了国际酒店,菜品终于不再是各种各样的糊糊了。反正这么多天来,五颜六色的糊糊许杰他们也早就吃了半年,不说是吃遍了也已经吃腻了,因此此时也没必要为了当地特色讲究什么。
    除了内部的庆祝外,这顿饭也算是表达了许杰对众人的感激:这小半年来,他们都为自己出了很多力气。
    林山林立就不说了,王建一直在兢兢业业地拍摄着自己的“花絮”。要许杰来说,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拍摄没有经验,王建这都要把花絮拍成纪录片了。
    而最让许杰觉得有些对不住的则是这些从京影跟来的研究生们,说实话,许杰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教授。
    出于他本身的能力问题,许杰实际上知识储备也不过是一个成绩很好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么多天来,教学的手段更多的是通过系统的拍摄让学生们自己去“悟”,看他们能从许杰这离谱的拍摄手法中学会多少。其余的时间,这些研究生则作为劳动力存在。在跟着他半年后,所有人都看上去更加“饱经风霜”,就是精细保护自己的女生们皮肤都成了小麦色。
    在发现自己能力不足后,许杰开始读书,在网络上疯狂查论文、找书、看杂志,观摩别的导演的拍摄花絮,然而到最后,自己还是没有教授太多东西。
    这不禁让他感到有些内疚,总感觉自己误人子弟了一般。同时他也疑惑起来黄土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做出这个决定的?他不怕自己砸了京影的招牌吗?
    当然,这个想法并没有那般纠缠,许杰很快就无所谓了:只要你敢派,我就敢教,反正我尽力,至于教成什么样?不关我的事。
    但说归说,毕竟还是领了工资的,自己总还是要表示表示的,因此他也是认真对待,也便有了今晚的聚会。
    除了中国人之外,唯一尚还跟着的印度人只有巴士司机。这段时间他过的真是相当安逸,可惜,这样的生活只有半年,他不禁感到分外惋惜,似乎就连眼前的大餐都没有那么香了。
    许杰也是和他说了说话,要说给剧组的贡献,这位的作用可也不小。而且和他聊天总是非常有趣,能够知晓很多各地的奇闻轶事,不过也不排除都是他吹牛的可能。
    回到中国众人前,许杰最后关切道:“各位,这次旅途感觉如何?”
    “旅途这个词用的不错。”林山笑道,也是装模作样地举起酒杯,“就要返程了,预祝各位旅途圆满哈,没有买纪念品的记得在机场外面看看哈。”
    众人一阵哄笑:可不是吗?有许杰导演在前面顶着,自己不就是如同休假一般?
    许杰没有理会这个老不正经,旋即向着几位学生问道:“这一趟可有收获?”
    几人都是表示满意:由于有充足的时间,许杰也是给他们很多上手的机会。理论课程他们早已经学完,因此如此说来问题也不算大,不管怎样,算是完成了教学的目的。
    其实要是他们来评价的话,本次跟来还真是赚大了。别以为研究生怎么样,导师的确都是牛人,但是教得怎么样那可就另算了。很多导师其实都和许杰差不多:自己上手要多牛有多牛,但是要教别人那可就懵了。
    何况,以上这些还是比较好的部分。还有很多导师忙着自己的事业,学生们更多时候反而只是他们的廉价劳动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导师的身份可比导师教了什么更有含金量。
    总而言之,许杰这样的情况还真别说,算是一个及格的导师了。
    其实也不难猜,一个能拍出逻辑如此缜密的《看不见的客人》的导演没道理会是一个没有耐心和责任心的人,可能黄土生也是因为这个才对他放心的吧?
    “……我建议你们还是到国内的一些导演团队里看看。”酒足饭饱后,聊天时许杰如此建议道,“你们也看到了,我的拍摄手法非常独特,恐怕不具有普适性。更多的导演其实都和唐毅导演一样,这是你们仍需要学习、适应的。”
    听到这里,学生们反而没有什么抱怨,眼里还尽是崇拜之色,看得他微微无语。
    但愿他们没有被我带的误入歧途,这可不兴学呀!
    ……
    飞机起飞的时间在半夜,而且这里距离机场已经相当的近了,因此众人也是悠哉悠哉,吃完饭后坐在露天的餐厅继续喝着小酒。
    随着聊天的深入,众人的话匣子也是都打开了。
    几位研究生围着许杰和林山,当然还有一位奇葩和林立互相灌酒,看得一旁的王建默默拿出了相机……
    许杰脸色有些微红,毕竟之后还要上飞机的,因此今天喝的是低度数的果酒。
    此时一位叫做万成的年轻人正在和许杰聊天:许杰倒是记得他,他算是跟过来的人中比较积极的了,基本遇见什么事情都愿意上,当许杰让学生们尝试什么的时候他也基本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事实上,跟来的几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毕竟导演系能走到京影的硕士学位,那也绝对是国内少有的了。
    但就算是硕士,也免不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尤其是在三大公司近乎垄断的情况下。
    此时他便是在向许杰抱怨这些。
    “……唉,许哥,我真是服了这帮人了,稍微让出点市场,又不是要死人!连你这样的小众主题他们都要打击,我真不知道还能拍啥了。”
    许杰听着,一口将剩余的一点果酒干掉。
    是啊,他们的前辈们基本上都成为了广告导演,要不就只能出国发展,进入三大公司反而是最好的情况了,而向许杰这般能够拿到千万级别的“天使投资”的人基本不存在。
    因此对于有追求的导演来说,似乎也只有出国这一条路了,很多兴趣驱动的人到了最后才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只能颇为无奈地尝试进入好莱坞,也有相当一部分有条件的会前往日本。
    所以说若是提前就已经想好的那还好些,但像万成这样的只是单纯喜欢拍电影的就很难受了。
    在之前和他相处的日子里,许杰也越发了解了这个社牛男孩:在六岁时,家境优渥的他就已经有了人生的第一台单反,索尼的。
    由于这是他的第一个生日礼物,因此他便对相机多有关注,在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后,他便不可自拔地爱上了摄影。
    而后来他又喜欢上了电影,当然他的家底还是不太能负担得起电影机的,不过相机以及凑齐一个家庭影院还是没有问题。到了高考选志愿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导演专业,却没想到会有如此痛苦的一天。
    静静听着这人的抱怨,许杰心里涟漪不断,似乎又是唤起了他尘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