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蝉现世
作者:宋宸彰   真西游记之前世今生最新章节     
    重点:众人皆知金蝉是佛祖的二弟子,但是金蝉为什么叫做“金蝉”?他又是如何成为佛祖二弟子的呢?答案尽在本章。
    第一章 金蝉现世
    眼前,那高大的佛祖面无表情立于自己前方,像是一个巨大的恒星一般俯视着他这个渺小的尘埃...
    沉重的压力死死的按着“金蝉”的脖颈,使之无法与佛祖的眼神有着哪怕一刻的交流,只得把头向旁边扭去。
    却见那凌乱的座椅,遍地的血污,四散的断肢、头颅,倒地的金刚、菩萨,哪个不是自己所为?
    见状,不禁手脚无力,抖若筛糠,只待佛祖发落。
    只见那佛祖看一眼天上众仙,又闭目深吸一气,道:“佛教如来二弟子金蝉...轻慢佛法,殿前失仪,苟同妖物,曲解误传我教经文,今...将其逐出我教,今生今世,不得再入灵山!!”
    金蝉闻言,重重的一头磕在地上,血流满面...
    而那佛祖,只是冷冷的看着,并无半分动作...
    却说一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夏天,佛祖领着众僧栖息在菩提树下,给他们讲述接下来的行动内容。
    烈日灼烧使得气温异常之高,便是菩提树也无法遮挡那股热浪。众僧们盘膝而坐,汗流浃背,心烦意乱。树上的蝉吱吱叫着,以致很多人根本听不清佛祖说了些什么。
    一个僧人听了佛祖的话,忍不住开口道:“我们跟随师尊遍游四处,讲经传道,这已经是很大的功德了,为什么非要去危险之处定居呢?”
    佛祖笑道:“你们不知道这其中的妙处。我们要去的山叫做灵山,本是天地初成时,世间灵气所凝聚的灵石幻化而成。天地大劫的时候,灵石碎成了几块,其中一块到了我西牛贺洲。这石受日月照射,又吸收天地之气,经年累月幻化成了那座灵山,正是阿弥陀佛建立极乐的地方。所以,这山不仅是天地灵气汇聚之处,更能幻化无上的法力,故而要占据这里,将这法力用在向世间传颂功德大道上。”
    另一个僧人起身表达自己的疑惑:“我们修心传教,让世间的人都彼此善待,是凭借我们的‘心’,为什么还要依靠法力?”
    佛祖说:“我们要行大道,就是要做大事,有时要用力量除掉恶的行为,有时要用力量彰显善的威名。如果没有力量,就像天真的孩子与拿刀的恶人并肩站着一样——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孩子是善良的,但却没有人会选择跟从他。”
    又有一个僧人面有恐惧道:“既然灵山有法力,那么盘踞在那里的妖魔一定穷凶极恶,我们都是凡人,怎么和他们争斗?”
    佛祖说:“能者多劳,会由神通广大的人负责去和凶恶的猛兽争斗,其余人只要不畏死亡、诵唱经文,为其他人消除杀生的罪孽就可以了。”
    众僧议论纷纷,有一些僧人很害怕,表示想要退出。
    佛祖也不怪罪,只是手举一枚灵石向众人展示道:“我虽然有众多弟子,但众人中只有‘弥勒’通道最早,他不远万里自东土转世而来辅佐我等建立佛教,却不幸在我之前离世了。今天我将用那无上的法力为他镀一层金身,而这金身的主人,将会成为我的继承人。”
    说着,走到灵柩前打开棺盖,手中掐诀念诵法术。
    佛祖的身上登时发出一阵金光,手里的灵石也瞬间化作一团金汤,向弥勒的躯体覆盖而去。
    众僧感到惊奇,都争先恐后的拥上前去看。
    正看着,原本那只在菩提树上鸣叫的蝉突然从空中降下,向着那灵石化成的金汤冲了过去,佛祖吃了一惊,不及躲闪,那蝉在金汤内撞出了一身金色,又停回在了菩提树上。
    众人也都吃了一惊,再看时,有了金身的弥勒已经站在佛祖身边,两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并不比太阳逊色多少。
    众僧感到非常吃惊,齐声诵念佛号。
    佛祖手指着那只蝉,笑着对众僧说:“这是从菩提树根中生出来的蝉妖,菩提树长出之前它就在了,那么多年以来常听我说文讲经,所以得了道。在地下潜伏了多年,听厌了,又化成蝉出来跟我辩论,见没有人理它,所以跑来捣乱。”
    弥勒说:“这蝉听您讲经太久了,以为自己佛缘到了,听说您要收‘内徒’,于是想要讨一个弟子的名分。”
    佛祖犹豫,说:“这只蝉虽然听了几十年的经文,但是没经历过‘人间劫难’,不知道人世间的道理和疾苦。蝉的内心空洞,本性又喜欢大叫,我怕它耐不住性子误传我的经文,以后惹出祸端。”
    弥勒说:“喜欢吵闹的,让他安静下来;做事急迫的,让他缓和下来;没经人事的,让他多与人相处;惹出祸端的,让他从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不就是‘佛之道’吗?既然有了佛缘,能不能得到佛的度化,就看今天了。”
    佛祖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将蝉收为了第二弟子(第二顺位继承人),用“金蝉”的名字叫他。
    众僧感受到佛祖的法力和宽厚之德,都愿意跟随他去灵山成就大道。
    于是众僧和其他佛门弟子汇聚起来共同前往灵山,驱散盘踞在那里的野兽,并建造了大雷音寺。佛教至此正式有了一方基业。
    众僧人跟随佛祖占据灵山,又建造了大雷音寺,根据每个僧人的能力和贡献定下位置,但是金蝉作为二弟子并没有受封成佛。
    佛祖弟子中有他的亲生儿子,人们曾称他为“佛子”,但后来他用能力证明了自己,有了一席之地,众僧便不再那样称呼了。
    而佛祖对待金蝉的严格程度不亚于他的儿子,而且远比其他弟子更加偏爱。
    作为佛祖的继承人之一,金蝉虽然没有身居高位,但却没有僧人敢用“金蝉”的名号直接称呼他,所以僧众中渐渐有了称呼金蝉为“佛子”的人(未来,僧人都被称为“佛子”)。
    金蝉被佛祖点化为人形,整日听经闻道,性格十分认真,做事一丝不苟。
    有需要诵唱经文的时候,佛祖常常让金蝉带头诵唱。
    金蝉声音很嘹亮,即便在距离大雷音寺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很清楚。久而久之,便有很多人和动物都经常停在大雷音寺附近听他念佛。
    金蝉早在吃菩提根的时候就懂得人言,所以他一直很在意自己“没经历过人劫难”这件事,而且他性格十分内向,并不擅长与其他僧人接触。除了佛祖和弥勒佛之外,并没有与他亲近的人。
    于是他的日子过的十分规律,每天都重复同样的行为,他的床因为坐禅而有了凹陷,经卷也都被他翻得脱落了。
    到了每年的盂兰盆节,弥勒佛会从兜率天内院回到大雷音寺参加七天节日,因为疼爱金蝉,经常会选择在这段时间考教他。
    某一次他归来的时候,金蝉正在院子里诵读经文,弥勒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等他读完。
    等金蝉读完,弥勒问了几个问题,金蝉却都答不上。
    弥勒笑:“我闻你日日用功,夜夜坐禅,却也不晓得诸般事。”
    金蝉回:“我只知道与佛法有关的事。”
    问:“那为什么不和众僧谈论其他事?”
    回:“只和他们谈论关于佛法的事,若他们谈论那些俗世红尘间的事,我也不会听。”
    弥勒叹息道:“这里的僧人皆都是从那红尘中而来,与那红尘有个一丝半缕的联系十分正常。而你从下生开始除了佛法从没听过别的事,除了侍奉佛祖从没做过别的事。相比之下,这反而成了你的不足之处。如今你隔绝红尘俗世,也只不过是让别人找不到自己的短处,但是却无法与众人相融相亲,这样做距离大道还很遥远啊!”
    金蝉听了这些话觉得十分难过。
    弥勒又说:“你身在佛中,所以不理解寻常人求佛的原因;就如同身在‘果’内,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有‘因’。这是你问题的根本所在,而这个问题并不是靠跟灵山的僧人谈论,或是参禅念经就能够解决的。”
    于是金蝉向弥勒行礼求教,弥勒说:“你该去世间寻找,从信众中了解。只要心不离佛,你或许能在佛道之中行一条属于你自己的道路。”
    金蝉觉得有道理,于是内心开始萌生出为别人传经讲佛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