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首辅之信
作者:见宇如唔   鸿儒求道最新章节     
    大夏王朝,一个屹立八百多年的王朝。
    紫禁城的一处金碧辉煌的寝宫内,镶嵌着珍珠的墙壁散发出温润的光芒。
    巨大的丝绸窗帘垂落在地上,轻轻摇曳,寝宫中央的那张玉床之上,一位华美妇人静静躺着,双眸闭合,带着丝丝倦意。
    天幕间,一道闪电划过,随后嗡鸣之声传来。
    华美妇人犹如受到惊吓,从睡梦中惊醒,无端滑落泪渍让女子呆愣愣的望着。
    眉头许是因为时常的哀愁变得垂帘,却又惹人爱怜。
    境北之地,李时安望着死志已生的白发老者,轻轻一叹。
    “垂死挣扎罢了!”
    旋即不再理会,转身入了阁楼。
    赵重远望着前者离去,旋即长枪蓄力,枪意昂然,手中质朴长枪寸寸崩毁。
    天际雷光隐动,雷霆倾泻而下,形成一杆怒雷长矛。
    赵重远沉声呵斥,手中雷霆长矛猛的掷出。
    雷霆呼啸,电弧闪耀,直击挣脱束缚的陆文训。
    搬山大印凝练的青色华光内,传来阵阵暮钟之声,不惧强者,撞向雷矛。
    雨停,战止,风起,吹落谁人泪。
    影阁内,李时安轻车熟路的来到刑房,看了看一处墙角的麻袋,旋即上前。
    “行了!事情办的也差不多了,明天把你放出来!”
    见对方没有回答,李时安也没不再言语,朝着阁楼深处而去。
    此时已是夜上三更,本就昏暗的影阁没有些许亮光,李时安穿过几处回廊,辗转多次才来到一处院落前。
    轻轻叩响房门,等待片刻,里面传来一道尖锐之声。
    “进来!”
    闻言,李时安迈步走了进去,打开院门,入眼皆是些寻常之物,一位灰袍之人静坐于院中。
    李时安也不废话,直接问道。
    “还需多久?”
    前者闻言,淡淡道“最迟明日!”得到答案,李时安不再停留,转身便走。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灰袍人的声音“世子可喜欢吃鱼?”
    莫名其妙的问题让已经迈出门槛的李时安就是一顿,淡漠道。
    “难道执士大人对本世子的事情很上心?”说完,李时安不再停留,径直离去。
    院落中,灰袍下,一双眸子平静的望着离去的背影,不再言语。
    “都解决了?”
    李时安来到刑房之中,望着默默打坐的赵老哥,轻声问道。
    前者闻言,点了点头“全都解决了,不过他们的面容全部被毁去,无法辨认身份,哪位王家供奉也自毁而亡,没能留下证据”
    “我们的王州牧行事谨慎,没能留下证据自然不奇怪,等明日,老子一定要让王家脱层皮!”李时安悻悻然道。
    前者闻言,不再言语,自顾自的调息,李时安也不再打扰对方,静静等待天明。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雨后的雁门关,云雾缭绕,如梦如幻。
    山峦叠嶂,绿树成荫,与天边的云雾相映成趣。
    残留于青砖石瓦山的雨滴哒哒落下,发出清脆的声响,雨滴洗去了关隘的尘埃,也洗涤着昨夜的一场腥风血雨。
    王府门前,昏暗的天光刚起,府门外便立着一队人马。
    “宁儿!走吧!”
    王兴是山最后看了一眼孙子,缓缓说道。
    “孙......孙儿谨记爷爷遵嘱!”
    王宁躬身行礼,随即上马,朝着南关门而去。
    王兴山望着离去的身影,疲惫的眼中露出些许松弛,随即又看向了府内的三子。
    王录见状,一改昨日狼狈,上前行了一礼.
    “孩儿......去了”
    “孩儿的家室,还请爹爹力保!”
    王兴山张了张口,却发现自己早已无声,只能挥了挥手。
    王录留恋的回头望了望,看着府内,泪眼婆娑的妻子,轻笑一声。
    “萍儿!......莫要哭!”
    旋即踏步离去,朝着雁王府而去。
    这一日,雁门关举关大震,雁州,州牧之子王录,官拜六品功曹之之职,长跪于雁王府前,雁王避门不见。
    王录见状,啮指,以血为引,在雁王府前汉白石铺设的地板上,一笔一划手书自己一人,谋划刺杀世子之事。
    世子李时安闻言,迅速从影阁归来,望着以血代笔。写下的三千血状,心中感慨万分。
    叹声道“若知今日,何必当初?”旋即转身入府。
    当日晚,影阁传出消息,王家三子王录,长孙王宁,两人谋划刺杀世子李时安于雁门关外,并派遣靖山城,契约盟盟主,芦之逊以妖奴暗杀世子。
    于此出现的,便是契妖盟盟主的供词,以及罪证。
    此事传出的同时,世子李时安带领凡字营八百将士,包围整个王家。
    王家家主王兴山,长子王川,以及王家嫡系一脉尽数关押入狱。
    然而就在大家大家以为雁王府会将整个王家满门抄斩时。
    一封秘信,传入雁州,让这场原本一边倒的局势陷入停滞。
    雁王府,一封信自李宗辅的院落传出的信,落入了李时安的手中。
    李时安看着信封上的落款,一时间陷入犹豫。
    ——首辅王成学。
    这是一封以大夏首辅名义写的信,内容简单,通篇大意如此。
    我王成学对此事,感到歉意,但我就这么一个弟弟,不能就这么噶在你雁王手里,这夏天已经深了,秋也要来了。
    听闻雁州今年闹灾荒,粮食收成不咋地,又听说妖族最近动作频繁,我很担忧雁州的处境,为此,我特意向皇上请求。
    为雁州拨两百万石粮食与四十万下品晶石,十万枚中晶石,不知雁王觉得如何?
    李时安看着这封由京城寄来的信,心中深起了犹豫,虽然便宜老爹说这件事全权由他处置。
    但他身为雁王之子,定然要顾全大局。
    雁州粮食收成如何,他不知道,但妖族异动确实属实。
    仔细盘算下来,五十万晶石和两百万石粮食,换一个王家,确实划算。
    如今妖族虎视眈眈,粮草和晶石乃是雁州内勤的关键,他不得不动心。
    于是,在李时安的几番定夺之下,两张告示分别出了雁王府。
    一张递到了京城,虽然证据凿凿,雁王府在雁州,有先斩后奏之权,那也得和上面的皇帝打个招呼。
    而另外一张,出现在雁州各处府衙告示榜上。
    雁州,州牧王兴山次子王录,长孙王宁,谋杀大夏雁王之子,案罪应满门抄斩,但念及州牧王兴山,为官清廉,世代忠君,故免除牵连之罪。
    其长孙王宁,念及年少,家中长辈代罪,剥夺王兴山州牧之职,暂代雁州,待下一任州牧上任。
    长子王川革去雁州司马一职。